(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2课 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 导入新课 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比较隆重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大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文化。让我们通过学习和探索,一起走进传统节日,了解它们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导入新课 (一)提出主题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二)划分研究小组 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六大节日的起源、习俗演变进行探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对应的小组。对“节日习俗起源”“传统节日的演变”两个选题,共同探究。 探究新课 (三)搜集资料,展开分析和探讨 明确分工,围绕主题从多学科角度搜集资料。可以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还可以询问长辈。如有关传统节日的历史典籍记载;反映传统节日的诗歌、戏曲和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传统节日习俗中蕴含的科技和体育元素等。 探究新课 (四)形成小组研究成果 将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集成相应的研究成果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知道节日习俗的仪式流程、表现形式等,探讨其反映出的社会发展信息;理解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 探究新课 (五)举办成果展示会 各组代表在班级汇报并展示研究成果,各组间进行交流。汇报成果要以适当、生动的方式,如可以选择电子演示稿、粘贴画、板报等形式,向其他人进行介绍和解释。 探究新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在早期,人们处于“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状态,生产生活周期性不强,虽然经常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节日。到后来进入文明时期以后,随着天文历法知识不断丰富,人们的劳作休整规律日益明显,祭祀和庆祝活动逐渐在时间节点上相对固定下来,成为节日。 二、探究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 探究新课 1.“春节”小组: (1)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小年的祭灶,一直到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探究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吞食牲畜,伤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口贴了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2)春节的起源 探究新课 走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些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探究新课 (3)春节的习俗 ①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