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3452

5.2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60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景观,七年级,星球,商务,地理,学年
    第二节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乡村景观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歌描述的景观是(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林场   下图是某游客在旅游途中拍下的某聚落照片。据此回答2~3题: 2.该聚落的形态呈( ) A.团块状 B.点状 C.带状 D.放射状 3.影响图中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资源 城镇景观   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回答4~5题: 4.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 )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5.该聚落( )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城乡景观的变化   读下列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回答6~7题: ①   ②   ③ 6.影响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7.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分别为古代城镇与乡村景观图。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此地两三家”的聚落类型与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高,数量多 B.乡村,房屋少,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矮,且密集 D.乡村,房屋矮,发展工业 9.“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有( ) A.草场扩大 B.农田增多 C.道路变窄 D.商户林立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图1)地处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冉庄村(图2)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地处市西南约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图1  图2 (1)按聚落的基本类型划分,图1表示的是城镇聚落,图2表示的是 聚落。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村的人们主要从事 生产等工作。 (2)许多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根据材料写出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 。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的建议是: 。 第二节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乡村景观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歌描述的景观是(B)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林场   下图是某游客在旅游途中拍下的某聚落照片。据此回答2~3题: 2.该聚落的形态呈(C) A.团块状 B.点状 C.带状 D.放射状 3.影响图中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资源 城镇景观   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回答4~5题: 4.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D)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5.该聚落(B)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城乡景观的变化   读下列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回答6~7题: ①   ②   ③ 6.影响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D) A.资源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7.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分别为古代城镇与乡村景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