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6487

【核心素养】11.2犯罪与刑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90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11.2,犯罪,刑罚,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犯罪与刑罚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学习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我国的刑罚体系,认清犯罪的危害,自觉远离犯罪。 常见考查方式:1.通过违法案件对犯罪的特征、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2.会以法律条文结合违法案件或漫画以创新设问或开放性设问的形式呈现(新考法)。 知识点一 刑法的作用 1.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  ) A.侮辱或者诽谤他人要受到刑法制裁 B.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C.刑法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 D.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二 犯罪的特征 2.王某某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收取赃款58 000元,并从中获利1 500元。案发后,王某某主动投案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 000元。对此案例评论正确的有 (  ) ①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民法典 ②对王某某的处罚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③王某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 ④王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选择题(13题) 1.2024年3月26日,湖北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某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陈某因受贿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判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③处罚中“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主刑 ④被告人陈某的行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袁某甲、袁某乙两人共同从网上下载一些书籍、书画作品后,打印、装订成盗版书籍对外销售以牟利。当地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后认为,袁某甲、袁某乙的行为均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遂判处袁某甲、袁某乙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各处罚金12万元,追缴违法所得39 670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 ①袁某甲、袁某乙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②袁某甲、袁某乙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该案中的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主刑 ④“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说明袁某甲和袁某乙只违反了著作权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1月30日晚,白所成等6名缅北果敢电诈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被我国公安机关成功押解回国,这一行动标志着缅北四大家族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彻底覆灭。这6名头目的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受行政处罚 ③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④警示我们要远离电信网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福建省福州市张先生在落入传销陷阱后,用福州当地方言对来电的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两个舅舅加一个我(谐音‘救救我’),一双筷子加一个鸡蛋(意指‘110’)。”领导反复琢磨后悟出了张先生要传达的意思,很快便报警,警方立即介入调查,最终将张先生解救出来。张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面对不法侵害要 (  ) A.依赖外界的帮助和支援 B.奋不顾身,坚决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运用诚信智慧,践行诚信原则 D.善于斗争,具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5.2024年2月,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市检察院共同编制印发《预防学生欺凌》《防范性侵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三本宣传手册,明晰了学生欺凌的定义、常见形式及应对方法等。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青少年应该 (  ) ①认真学习宣传手册,提升防范能力 ②暂时妥协,事后纠集同学伺机报复  ③勇敢机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及时向家长、老师报告,寻求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欧某某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等国家级考试中,招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