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678

11.2 犯罪与刑罚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7702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2,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初中
  • cover
(课件网) 11.2 犯罪与刑罚 结合以下漫画材料思考:这属于犯罪行为吗?应该如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依法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轻,则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了解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能够敢于与善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2024年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重审一审宣判,人贩子余华英被从看守所带到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宣判。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 视频:余华英犯罪历程! 思考:余华英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她违反了哪部法律?其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思考: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提示:情境中人物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承担刑事责任。 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 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 思考: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 提示:两个行为类似,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同。行为一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行为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5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多次强行向几名中学生索要财物,一年内共索得三千余元。 思考: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如何处理 提示:林某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什么是刑罚?刑罚的类型 (1)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载,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2)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刑罚 附加刑 主刑 管制 拘役 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驱逐出境 罚金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2007年至2023年,崔茂虎利用担任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丽江市委书记、云南省副省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收受有关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43万元,受贿数额巨大,给社会及国家造成了恶劣影响。 崔茂虎受贿案 思考:1.崔茂虎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2024年7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审公开宣判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受贿案,对崔茂虎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2.判决结果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主刑:有期徒刑十一年 附加刑: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快递员小张在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在签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