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3856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语言要简明课件(57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162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语言
  • cover
(课件网)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专心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的。 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 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 文从字顺 写作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并运用于写作实践。(重点) 2.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修改文章,提高文从字顺的能力。(难点) 3.培养自身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养成自觉读书、修改文章的习惯。(素养) 什么叫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它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借文字传达出的意思或情境与读者读后的感受完全一致; 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什么叫文从字顺? 1.文字通顺畅达。 ①“通顺”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上。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时遵循这些规律,文章就能写得通畅。 整体感知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②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整体感知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故事链接: 整体感知 2.意思连贯。 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整体感知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①人称清楚。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