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9906

12 蒹葭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9345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蒹葭,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蒹葭 在这不安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安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学习目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道阻且跻: jī 白露未晞: xī 在水之涘: sì 白露为霜: wéi 在水之湄: méi 宛在水中坻: chí 宛在水中沚: zh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之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苍苍——— 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些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现了主人公坚持不移的精神。 每一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形成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将诗意不断推进,这种诗歌表现形式就叫做重章叠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 在刚才的诵读中,同学们会发现,每一章中押韵的字都读得比其他字更加绵远悠长,这就是吟诵中的一个规则———入短韵长,入声字在诵读时短促有力,相反,押韵的字在整首诗中音要读得最长。 韵字拖长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如第一章中我们把所有押韵的字“苍”、“霜”、“方”、“长”、“央”拖长去读,秋风中摇曳着的茂盛芦苇,深秋白露凝结而成的霜,诗人心中想要追寻伊人而道路崎岖漫长,可望不可及,所有这些似乎都能随着声音的延展而呼之欲出。 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诗的吟诵,大家可以跟读,试着把韵字拖长,体会其中悠长的情感与渺远的意境。 吟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是不是有一种余音袅袅,意犹未尽之感。这种感觉即是“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弦止而余音在耳;文止而余情不散。” 因此说,“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