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陶渊明 导 入 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亮 标 1.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理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分辞》《桃花源诗》等。 前期(41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这是作者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文体知识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 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 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③句中多用“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解说题目 回 去 助词 语气助词 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或理解为偏义复词,兮,语气词。 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 辞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①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②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③注重文采,善于用典。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轻飏 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衡宇 载欣载奔zài 眄 miàn 庭柯 kē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 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 tiǎo 遑遑 huáng 曷不 hé 耘耔yún zǐ 东皋gāo 乘化chéng 序 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