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8829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31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
  • cover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诵读欣赏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写了 、深林、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 独坐、 、 ,表现了诗人 的心态,也表现了 的美好情趣。(7分) 2.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分)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2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一个 字写出吹笛人吹笛似乎是不经意地吹,却让诗人静听遐思。(1分)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1分)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3分) 2.既然“龙钟、泪不干”,为何又轻描淡写“传语报平安”?(3分)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赏析三四两句(3分) 三、名著阅读 四 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席卷着整个乌克兰,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彼得留拉匪徒。掌权的戈卢勃上校与头目巴夫柳克两派大打出手,像两群疯狗互相乱咬,混乱厮杀,战斗平息时,已是黎明时分了。 因为这次争斗,戈卢勃上校的警卫连损失极大,他们决定暴杀犹太人来“娱乐”。无数的生命被摧残致死,只有二十四岁的(谁) 给了这些匪徒们无情的回击,当两个畜生扑向他妻子时,他将他们砸了个脑袋开花,匪徒聚集起来,用子弹扫射,他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妻子的生命,自己死在了匪徒密密的枪弹中。 (谁) 和父亲把印刷厂里一半的犹太人藏在自己家里。当看见公路上一个骑马的匪徒正在追着一个犹太老人,他 。 内容概括: 《诵读欣赏》答案: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写了幽篁 、深林、 明月 等景物,渲染了 清幽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 独坐、弹琴 、 长啸 ,表现了诗人 淡泊、惬意的心态,也表现了 隐居 生活的美好情趣。(7分 2.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分) 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明月当做人来写,形象写出了竹林幽静,明月相伴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淡泊的心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2分)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琴声悠扬。 1.暗 2.指听到了(1分)《折杨柳》曲(1分)。思念亲人,思念家乡(2分)。 1.沾湿的样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写出了诗人眼泪沾湿衣袖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2.表达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而又不想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1.拟人(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花草树木仿佛知道春将归去,争相盛开的景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留恋之情(1分)。 2.拟人、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仿佛知道春将归去,尽情飞舞的景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留恋之情(1分)。 名著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