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0775

3.2《蜀相》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65669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蜀相,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蜀相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综观他的一生,可谓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其毕生理想。 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其品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导 入 壹 贰 叁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掌握诗中借景抒情和借古伤今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目标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 诗 律诗(8句):五言、七言 近体诗: 绝句(4句):五言、七言 排律(8句以上)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领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文化常识 律诗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 首———起,即起事。或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引出下文。 颔———承,是起句的延伸。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 颈———转,是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尾———合,是合笔,是结句。是前面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文化常识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化常识 怀古咏史诗 结 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 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 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文化常识 常见的主题情感 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讽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文化常识 杜甫(712—770)字 ,自称 ,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 ”。其主要作品有“三吏”( 、 、 )、“三别”( 、 、 )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诗圣 一、读书慢游时期:涉世未深(35岁以前,即712-745) 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望岳》 二、困守长安时期:忧国忧民(35-44岁,即746-755) 十年困苦生活,使杜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