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7235

2026人教版新教材语文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83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练(二)(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95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运用,创新,语言文字,练案,探究,2026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练案83 语言文字运用创新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成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了解成语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领略成语的文化意蕴。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源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因追赶太阳而半路渴死的故事,后用“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二是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走百兽的故事,后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三是历史典故,如“纸上谈兵”,源自《史记》,讲的是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因而兵败长平的故事,后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文人作品,如“水落石出”源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又如“门前冷落”,        ;五是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源自法国寓言《猴子与猫》,后指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①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②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音乐、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例如:从“七月流火”“动如参商”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天文知识,从“五湖四海”“泾渭分明”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从“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知识,从“繁弦急管”“黄钟大吕”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知识,从“孝悌忠信”“从一而终”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道德伦理知识。 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时也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正所谓(      )。只有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成语时,我们才能领略到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和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3分) 3.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B.牵一发而动全身 C.磨刀不误砍柴工 D.墙倒众人推 4.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成语”下定义,不超过75个字。(5分) 5.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纸上谈兵”的讲解形式,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个字。(6分) 三顾茅庐 图穷匕见 负荆请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如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而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 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 以梦想对应四季呢 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