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课余生活真丰富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 分析 本课《课余生活真丰富》是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理解课余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时间管理技巧,并能在实践中体验课余生活的乐趣。 课标 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参与课余活动,增强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集体活动的认同感。 道德素养:学会尊重他人,在课余活动中展现礼貌、友善的行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法治观念:理解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知道课间活动应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课余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学会在课余活动中自我管理,不影响他人。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校园,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他们的课余生活概念尚不清晰,可能更多地停留在玩耍和游戏的层面。因此,本课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的多样性,学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享受课余时光,同时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学习 目标 文化基础: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课余活动,拓展文化视野。 培养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自主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益、有趣的课余活动。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课余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课余生活乐趣的习惯。 学习 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的多样性,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培养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既能享受乐趣,又能遵守规则、自我管理的能力。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视频,如跳绳、踢毽子、阅读、画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课余生活看起来怎么样?你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观察并讨论 情境闯关:播放下课铃声后,开展“课间十分钟规划挑战” 观察点:是否包含喝水/如厕、游戏、课前准备三类活动 评价工具:“课间任务卡”:学生用磁贴将活动卡片(喝水、跳绳、准备书本等)贴在时间轴上 “能量加油站”:完成合理规划的小组可点亮一盏信号灯 趣味话术:“你的规划像小火车一样有条不紊!” 本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展示,构建一个多彩多姿的课余生活场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丰富多彩课余活动的向往与探索欲。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小学生的快乐瞬间,讨论其活动内容与氛围,不仅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自然引出本课主题———探索与规划个人课余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二、讲授新课 板块一:用好课间十分钟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强调课间活动应安全、健康、有益。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2.时间管理小贴士: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如何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如做眼保健操、喝水、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等,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板块二:我喜欢的课间游戏 分享环节: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并说明喜欢的原因。教师适时点评,强调游戏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学生活动】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