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5705

【情境教学】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1296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情境,教学,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教案
    (课件网)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核心素养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2. 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 揣摩诗歌语言,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重 点 难 点 亲爱的同学们: 国庆将至,一年一度的杜甫草堂闯关活动开始了。特邀同学们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素材,每完成闯关任务可享受特惠大礼。真诚地期待你的参与! 杜甫草堂游客中心 邀请函 第一关:诵草堂诗歌 第二关:展草堂长廊 第三关:沐草堂之光 第四关:撰草堂门联 第一关 诵草堂诗歌 活动任务 杜甫草堂景区之“朗诵挑战”现在开始,请同学们跟随朗诵配乐进行朗诵!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获得“朗诵挑战”三颗星,可享8折优惠!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 知识抢答 唐肃宗乾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公元761年八月,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初读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wéi 为 所 歌 为....所:表示被动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题意:茅屋被秋风吹破 置身诗境 诵读挑战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让我们在朗诵配乐中,开启沉浸式朗诵 诵读挑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关 展草堂长廊 活动任务 为展板拟标题配画面,并说明理由。通过此关,可享5折优惠。 方法提示: 1.先疏通文意,再选取画面,四字短语概括。 3.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选出一名发言人展示。 2.可从关键词、表现手法、情感等角度批注。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重茅 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 挂罥 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沉塘坳 【译文】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飘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飘飞得低的转着沉到池塘水中。 长:高 长 疏通文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狠心 忍能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夺的事情。 为 呼不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