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 课时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科书中第一个古诗文单元。本单元所选古文,或论述人生理性选择,或叙述不畏强权的故事,或记叙自己少时求学的艰难,或抒发人生豪情壮志,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鱼我所欲也》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探讨,强调“义”比“生”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唐雎不辱使命》写的是唐雎不畏强大的秦国,出色的完成使命的过程。《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刻苦求学的读书经历,来勉励青年人要用功读书。《词四首》中的《渔家傲·秋思》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以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雄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满江红》反映了革命者投身革命前的复杂的心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初二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学生们对翻译、理解古诗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能力,但总体而言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相较于其它知识而言还是比较薄弱的。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在复习课中,基础知识还需要反复复习强化掌握,对作品主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味古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 *4.反复诵读并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反复诵读并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品味古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过程 回顾与单元篇目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本单元的重点作者有孟子、《孟子》、刘向、《战国策》宋濂、范仲淹、苏轼、辛弃疾,我们能回忆起来有关他们的文学常识吗? (呈现重点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 目标与重点难点 (呈现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本中的字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小组合作梳理本单元的易读错的字音,重要文言词语(按重点字词、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分类)。 要求:合作学习后,完成PPT出示的题目。 自学检测一 看PPT口头作答。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所恶有甚于死者 Wù 一箪食,一豆羹 dān gēng 蹴尔而与之 cù 负箧曳屣 qiè yè xǐ 皲裂 jūn 叱咄 chì duō 媵人 yìng 容臭 xiù 冻馁 něi 谒 yè 贽 zhì 2、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从前)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5)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6)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假 长跪而谢之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寡人以五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