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衡水中学术元笔记 考点突破二变换句式 核心素养展示 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解读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 变换句式。 求的句子。高考考查变换句式主要有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重组句 子、语体的变换四种题型。 了核心素养养成 》》 掌握四组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一、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 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这里主要讲一讲变式句,因为变式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 果。我们常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后)置等几种。 先看第一个例子: 变式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 眼。(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个句子就是变式句,属于定语后置类型。变换了句子的结构和 顺序后,表达的效果显然不一样,把“没精打采”后置,是为了强调夜深 人静,也是为了强调文中“我”的百无聊赖。这样一分析,语言的效果 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将这个句子按照正常语序和结构复原一下: 常式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显然,变为常式句后就没有原来句子的表达效果了。因为它没有 要特别强调什么,只是在单纯地描摹景物;而且把修饰语“没精打采” 放到了正常位置上,读起来反而不那么上口了,有一种拖沓冗长之感。 再看看状语前置或后置类型: 变式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是一个状语前置的诗句,将“轻轻的”置于主语之前,打破了平 衡,突破了沉闷,使诗句也显得活泼多姿。这就是打破正常语序后语 言的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变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 这个句子中,作者将“为子君,为自己”这个状语后置,就是为了突 出悔恨和悲哀的对象,强调悔恨和悲哀的程度之深。 二、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 299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平 第三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高中·语文 字数少、简洁明快的句子。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短句: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 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长句: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 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余光中《听听那冷 雨》) 长、短句结合使用: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 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 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 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长句和短句的语言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第一个例子,给人的感觉 是轻松、明快、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通过“听听”“看看” “嗅嗅”“闻闻”“舔舔”这些动词,可以让人从不同方面来感受“冷雨”的 味道。第二个例子,读起来悠扬又绵长,像五线谱的高低音错落,充满 音韵感;同时,句子的内涵很丰富,充满了张力,充分表达了清明时节 “冷雨”的淅淅沥沥和铺天盖地,不仅写出了“冷雨”范围之广大,更写 出了“冷雨”给人带来的心情的变化。第三个例子,长、短句的结合使 句式灵活多样,错落有致;“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一字一顿, 与后面“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 的境界”这个长句的舒缓语气紧密配合,造就了长、短句的自然融合和 灵动气息,朗读起来也有了明显的快慢节奏,情感也随之产生了起伏 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三、整句与散句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