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7498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4-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83990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江 城 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学 习 目 标 壹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贰 通过品读鉴赏,深入理解这首悼亡诗的内容。 叁 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肆 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豪放不羁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踌躇满志的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旷达自信的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豁达乐观的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柔情 任务情境 我校文学社即将举办“东坡文化月”活动,邀请同学们主动参与苏轼诗词作品展的设计。 请你协助布置《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块展板,展示苏轼的另一番柔情!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嘉祐二年(1057年),他与弟弟苏辙一同考中进士。苏轼历任杭州通判,以及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他亦曾遭受贬谪至黄州、惠州、儋州,在北归不久后,于常州病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美食家 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 轼 文学成就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文 书 诗 画 词 文学成就 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创作背景 苏东坡在十九岁那年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为妻。王弗不仅容貌秀美,而且孝顺父母,与苏轼感情深厚。她不仅是苏轼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他在文学上的良师益友,以及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不幸的是,王弗在二十六岁时便去世了,这对苏东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内心的悲痛和精神上的折磨是显而易见的。 在词题中提到的“乙卯年”指的是熙宁八年(1075年),那时苏东坡担任密州知州,已经四十岁。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自己深爱的妻子王弗,随后创作了那首被陈师道誉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著名悼亡词,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颂。 诵读中入境,定苏词基调 深情朗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mǎo zhēng 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凄婉哀伤 诵读指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两茫茫:空寂、凄清之感 思量:轻读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拉长音调 无处:无奈与凄凉之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难忘:重读 纵使:拉长音调 “尘满面,鬓如霜” :短促,读出悲感 诵读指导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感情基调: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语速减慢,读出词人内心痛苦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处:深沉而悲伤 短:缓慢而凝重 生死相隔,你我已分别十年,心中思念却模糊不清,无法相会。不愿让自己陷入思念,却又难以释怀。你的孤寂之墓远在千里之外,我无处倾诉内心的凄凉与悲伤。即便重逢,你也未必能认出我,因为长期的漂泊,我已尘满面,鬓如霜。 夜深人静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