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7864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045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说的
  • cover
(课件网)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专题 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 【考点考情分析】 考点方向 细分考向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赏析叙述技巧 考向1: 叙述人称与视角 2024 简答题:安徽芜湖二模 赏析叙述技巧考点在高考模考中反复考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在重点积累基础知识(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同时注意联系课本内容,巩固所学。 2019 简答题:浙江卷 2016 简答题:全国卷 考向2: 叙述顺序 2024 简答题:广西北海三模 2018 简答题:全国卷 考向3:叙述详略 2024 简答题:河南洛阳一模 2021 简答题:新高考Ⅰ卷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情节手法】“情节手法”也叫“叙事艺术”,叙事艺术关注的是小说的艺术形式,包含“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两个方面的艺术技巧,涉及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叙述方式、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等知识。 (一)谁在讲故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叙述者-一作者安排、选定的“讲故事的人” 叙述者是小说中叙述故事的主体,与作者不是一回事,他有时是文本中的某个角色,如《祝福》百合花》中的“我”;有时以隐蔽形式藏在文本的“外面”,站在故事之外说故事,相当于作者的“代言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荷花淀》的叙述者。 2.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叙述者讲故事的立足点(角度) (1)全知视角(零视角) 阐释: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进行评论,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全知视角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传统小说多采用这种视角。 优点:①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叙述者不受时空限制,纵横掉圈,运用自如,便于全方位展现人物和事件。②便于叙述者自由地描写人物对话、深人人物内心世界。 不足:①读者的想象力被限制。叙述者轻松操控故事人物的命运,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②真实感不够,可信度被削弱,阅读亲切感差。 (2)限知视角(内视角、有限视角)限知视角的分类和特点: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叙述者是故事中的“我”) 见证人视角:①“我"是故事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次要人物)。作为见证人的“我"来讲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②“我"还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为作者间接介人提供了方便。③"我”和主要人物之间形成映衬、矛盾、对话关系,可以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主人公视角:“我"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便于揭示“我"的深层心理,带有强烈的抒彩,也因此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使读者容易将自己代人“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叙述者虽然以第三人称去观察和叙述,但放弃了第三人称无所不在的自由,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也就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 优点:①由于只限写某个人物的所见、所思、所感,比全知视角更贴近生活实际,情感更真挚,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读者往往会有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②由于所知有限,也会留下更多的悬念和空白,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不足:叙述者叙述时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彩。 (3)小说中几种特殊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叙述视角除有全知与限知之别外,还受叙述者本身的身份、年龄等的制约。叙述者本身的特点,也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叙事艺术。 类型 阐释 作用 儿童视角 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 明 的 儿童思维的特征。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简单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的丰富想象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