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句段的深刻含义,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提升理性思维品质。 3.体会苏格拉底关于“人应当坚持正义”的思想以及即使面对生命威胁,人们也应当选择“正当”行为的高贵品质。 苏格拉底 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了解主人公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被雅典500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的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当时的雅典死刑犯并不一定会死,至少还存在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和自请流放。苏格拉底拒绝向法庭请求开释,他的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也被他拒绝了。 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文章的节选部分就是由此开始。 背景知识介绍 学习活动一:把握对话思路 苏格拉底跟格黎东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苏格拉底又把它分为哪几个小问题进行剖析的? 核心问题: 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坚持正义) 1.我们行事到底应该听取谁的意见? 2.用什么标准判断是否可以越狱逃跑? 3.特殊情况下可否选择不正当行为应急? 学习活动二:鉴赏论辩艺术 1.在这场对话中,格黎东基本毫无反驳能力,很多时候他只能说“你说的对”“是的”。我们不妨以他的这些语句为线索,分析他认为“对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展现苏格拉底引导对话的逻辑思维。 导图范例展示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我们应该注意,坏的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 人应听从内行人、一个人的意见,不应听信外行人、一般人的话 (举例子) 体育锻炼听从外行意见会损伤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部分,人不能活 行事时,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损伤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破坏的部分,人不能活 道义比身体健康更贵重 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深知道义者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我们行事到底应该听取谁的意见?) (结论一) 花钱、名誉、养家是众人考虑的 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活得好 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深知道义者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结论一) 以生命的意义(正当、正义)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越狱(结论二)(用什么标准判断是否可以越狱逃跑?) 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深知正义者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结论一) 以生命的意义(正当、正义)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越狱(结论二) (格黎东提问:不能越狱,该怎么办?)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人做坏事 不能以坏报坏 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对人做不正当的事(结论三)(特殊情况下可否选择不正当行为应急?) 2.请概括苏格拉底巧妙的“劝说”艺术特点。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 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 语气平和,循循善诱。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即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反问或反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