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3178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080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文本,学习本文论证的方式方法。 2、运用从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分析文本,学习本文论证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从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 【课前预习】阅读课文,说说本文是如何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中心论点的,准备堂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1)分析文本,学习本文论证的方式方法。(2)运用从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 二、研习任务一:梳理论证思路,分析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事例和经典理论文献进行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2、分析本文如何运用事例进行论证(以第三部分为例) 归纳推理由于结论超出前提的范围,所以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它是或然性推理。举例论证法属于或然性论证,说服力弱。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作者选择的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理论”的权威人物———中外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典型事例。通过权威人物的典型事例,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的同时,也在引导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去做。革命导师都这样做了,我们普通人更应该这样去做。 所以,举例论证可以通过使用典型事例来增强说服力。 2、分析本文如何运用经典文献进行论证(以第四部分为例) 17和18段大量采用《实践论》《列宁选集》这些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列宁和毛泽东的看法,极易陷入“经典不容置疑”的陷阱,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人信服的? 作者的论证极具辩证思维。第四部分的论点是“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里的“任何”强调所有的理论、一切的理论,“不断”强调了要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作者认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 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 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这些论证都是辩证思维的产物, 更好地证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充满思辨性。 三、研习任务二:分析、学习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 1、课文第二部分采取了什么论证方式?(破立结合) 投映,补充介绍破立结合的知识: 破立结合 破立结合,是写议论文的常用方式。写时评文时,常常要在分析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错误言论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结构方式。 2、分析、学习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 活动1:请结合文本和背景知识,说说本文为什么使用破立结合的方式? 本文是《光明日报》的社论,和一般议论文不同,有更强的问题针对性,通常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1)针对“两个凡是”: 我认识到必须批判“两个凡是”。中国的出路就在否定“两个凡是”。否定“两个凡是”,才能彻底拨乱反正。经过了近半年的摸索,到1977年6月初,我才找到了拨乱反正的根本关键:批判“两个凡是”。 …… 我认为,“两个凡是”与“天才论”“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谬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东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