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4172

3.2 《蜀相》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12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蜀相,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高二年级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蜀相》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次授课时长:1 课时 ◆内容分析 《蜀相》是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自学课文。本单元为古 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围绕“诗意的探寻 ”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 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 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 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 ”, 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 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 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 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 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样的名家名篇是围绕“诗意的探寻 ”展开研学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 为学生完成本单元的研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 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不 陌生。高二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 高,且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强,那么再次学习杜甫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 的停留在“诗歌表达了什么 ”这一层面上,而应积极探讨“诗歌通过什么表情 达意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地位,为增强课堂的 生动性和吸引力,上课件尽量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提一些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 解决的问题。整堂课内容很多,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才能很顺利地解 决所有问题。此外,因为存在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注意 学生成长的大方向,还要留意个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 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研读诗作,涵咏字句,品味诗情。 2.体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3.感悟人文精神:歌颂丰功伟绩,惋惜壮志未酬。 ◆教学重点 涵咏字句,体悟特色,品味诗情。 ◆教学难点 借古抒怀,惋惜壮志未酬。 ◆教学资源和手段 多媒体电脑、课本、白板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初步感知杜甫其 人。 环节二 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及其主要的创作风格 知人论世 , 了 解诗歌创作背景 环节三 了解律诗的相关知识,听名家朗诵,反复吟诵,细 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七言律诗的韵律 美。 积累文体知识, 提升学生古文素 养 环节四 文本探究,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抓 意象,品意境,析手法,感悟诗情。 涵咏字句,体悟 特色 , 品味诗 情,突破重难点 环节五 点拨最能体现意境或特色的语句,归纳炼字型题答 题技巧及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进一步掌握本诗 突出的艺术特色 环节六 课堂小结: 1.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构建古诗鉴赏的 相关知识体系 2.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诗歌语言的特点: 4.快速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5.律诗的基本结构。 6.常见的艺术手法。 环节七 作业布置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蜀相 ”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 ”是成都 的别称。“柏森森 ”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 ”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 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