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293

【核心素养】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449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分层,2课时,呼吸作用,核心,呼吸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能量转化过程;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科学思维: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设计、讨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01 动物的呼吸作用 1.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答案】C 【详解】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选项正确;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选项错误;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选项正确, 故选C。 2.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探究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的速率还是释放的速率? 。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填“左边升高”“右边升高”或“维持不变”) (3)B瓶有什么作用? 。 【答案】 测定蝗虫呼吸过程吸收氧气的速率 左边升高 对照 【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1)蝗虫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该装置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 (2)蝗虫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蝗虫被吸收掉,蝗虫因氧气缺乏,变的呼吸困难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变化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3)活的蝗虫与死的蝗虫进行对比,实验效果更明显,故B瓶有对照作用。 02 植物的呼吸作用 3.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课本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 ,这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 。 (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 。图乙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甲瓶比乙瓶中温度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 。 【答案】 浑浊 二氧化碳 氧气 对照 放出热量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存储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1)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2)图B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甲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