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鹉、悄”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正确书写“羽、翠”2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我”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篇章页,揭示课题 1.观察小游戏:找不同,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你能找出几处不同? 2.出示教材目录,找不同,认识习作单元。 学生观察教材目录前五个单元,交流第五单元与前面四个单元的不同点,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更会发现,这个单元的编排和前面几个单元不一样,这是一个习作单元。 3.出示单元篇章页,了解语文要素。 (1)习作单元的篇章页画着一支小钢笔,猜一猜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个单元的重点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写文章的,我们还要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文章。 (3)出示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出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这个单元我们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还要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变成我们自己的文章。 4.揭示课题,齐读。 (1)今天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板书),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个题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这就是大作家郭风写文章的厉害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我”观察的事物 1.出示学习任务: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圈画出观察的事物。 2.学生初读反馈。(随机板书:小船、雨点、船夫、翠鸟) 预设:作者对“小船”作了细致观察,交流相关语句。 作者对“雨点”作了细致观察,交流相关语句,重点正音“沙啦沙啦”。 作者对“船夫”作了细致观察,交流相关语句。 作者对“翠鸟”作了细致观察,交流相关语句,随机指导“翠”字书写,重点提醒学生“翠”的上部“羽”字的横折钩变横折。 3.在这么多事物中,我们发现作者对翠鸟的观察写的语句最多,看来这翠鸟是作者重点观察的,怪不得题目是“搭船的鸟”。 (三)学习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观察的发现 1.了解“我”对翠鸟外形的观察。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出示第二自然段: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2)学生交流(预设:美丽、漂亮等),教师追问,翠鸟美在哪儿呢? (3)学生交流,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带着一些蓝色,它的长嘴———是红色的。 (4)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呢?学生交流,出示翠鸟插图。 (5)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读出小鸟的美丽。 (6)小结:这一段作者细致观察了翠鸟的什么?学生交流,随机板书(羽毛的色彩、长嘴),“羽”字书写指导。 2.了解“我”对翠鸟动作的观察。 (1)过渡:作者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它那羽毛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写翠鸟捕鱼的情景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板书:捕鱼) 出示第四自然段: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预设:动作敏捷、迅速)。 (3)哪些词语看出翠鸟的动作敏捷呢?学生圈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