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九江市2025 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刀郎《罗刹海市》最近火遍全网,其中《花妖》传播程度尤为疯狂,我是做叙事学研究的,想以此为媒介谈谈《花妖》之魅力。 《花妖》歌词中隐含着一段凄美爱情:南宋时一女子与书生相恋,其父得知后“遣人杀生”,导致“血染褐衣”,女子亦因此忧愤而死,阎罗闻知后答应二人转世续缘,但因司命官错测罗盘经,投胎地点虽同而时间相隔,最终无缘见面。 现代歌曲中的用典很常见。《花妖》亦是用典,不同的是刀郎把那条“老梗”当作贯穿全篇的主线,叙述在这里变成了复述,歌词从头到尾都在讲述女主人公无望的追寻。这样的转世追寻让我想到博尔赫斯的话:“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里,有您而没有我;在另外一些时间里,有我而没有您;还有一些时间里,您和我都存在。”《花妖》中的“钱塘”“临安”“泉亭”“杭城”“余杭”,其实都是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代的名字,排出这些名字是为了说明“寻差了罗盘经”之后的时空混乱。这首歌带来的感动正在于此———想想那滴胭脂泪还在轮回中苦苦追寻,我们应该知足了。 当然,要想让一个古老的故事焕发出生机,还需要在讲述中调动一批别出心裁的意象。歌词中的“灭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和“花墙下弥留的枯黄”等,反映了女主人公“在时间的树下”寻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这种“爱而不得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追寻,激起的是一种绵长悠远的具情 尤其是那句没头没脑的“尘凡儿缠系诱我,”我白了头”,让人瞬间产生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尘几儿”即凡大俗子,一个人如果就镇终如始,水远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那么他真的会成为完全不同于“尘凡儿”的不朽之人。这种人在“初心”驱动下挣脱一切纠缠与羁绊,义无反顾地追寻既定的目标,而这样的追寻也会把他们自己带上更高的境界。 此外,听刀郎的歌,能让人更好地领悟存在的真谛:我们身边流失过多少有可能但未发生的事件,它们本来也会是我们的人生,忽略它们便无从认识我们此生的意义、这些有可能但未发生的事件也许存在于其他的“可能的世界”中、莱布尼敦说“可能的世界”有无限多个,实现了一种可能,便意味着失去了实现其它可能的可能。已经实现了的和那些不能实现的相比,实乃一粟之于沧海。 不过好在人类还会叙事,讲故事就是在叙述中实现一个个“可能的世界”。我感到刀郎也把自己看成是讲故事的人,《花妖》便在叙述中建构各种“可能”,同时描写真正的爱情。女主人公在一次次轮回转世中没有放弃追寻,就是因为胸中水远有一团真爱之火在燃烧。我在《山歌寥哉》中独爱《花妖》,就是这个缘故。 (摘编自傅修延《〈花妖〉:我在文学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材料二: “可能的世界”这个概念并非新近提出。策布尼兹认为,一个世界如与逻辑规律不相矛盾,就叫“可能的世界”、神从诸多“可能的世界”中挑出最好的一个予以实现,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个世界。莱布尼兹提出的范畴引人深思,既然真实的世界只是一个实现了的“可能的世界”,那么一定还有许多“可能的世界”以其他形式存在着。神话,梦境存在着“可能的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