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旧知 1.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 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客观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避免盲目自信。 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明确目标,从当下开始,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惧失败,为自己鼓劲、喝彩。 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展现实力、提升能力。 ④我们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2024 统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道法 第五课 人生当自强 讲课人:李老师 时间:2025-03 5.1 人要自强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自强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自强是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复兴的重要基础。 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良好品质。 3.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健全、坚韧、积极的人生态度。 4.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意识,明白自强不仅是个人需要,也是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自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强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导航 阅读P41-43,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道法 总议题: 分议题1: 分议题2: 为何自强--探究自强缘由 为何自强--感悟自强真谛 自尊者如何绘就人生宏图 学习目标 01 知道人的自强与国家和民族强盛息息相关,理解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02 学会在挫折中反思与成长,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03 认识到自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对社会、家庭承担责任的表现,做自强的中国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品读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议题一】———何为自强--感悟自强之真谛 诗词赏析 【笔记落实】1.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环节一:灵魂拷问 关于是否要自强,同学们各抒己见...... 思考: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你觉得自强有什么作用? 环节二:思想碰撞 观点错误,这是一种依赖心理,缺少自主自立精神。我们要做自强的人,能够"克已"“自胜”,主动发掘自身力量,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观点错误,缺少奋发向上的精神,没有认识到自强的人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观点正确,身上有自主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认识到了自强的青春有未来。 总之,我们应该树立自强的意识,依靠自已努力拼搏,即使家庭条件优越不能放弃自我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议题二】———何为自强--探究自强之缘由 【笔记落实】2.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能够“克己”“自胜”,主动发掘自身 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② 自强,使人奋发向上。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克己”,出自《论语》,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克制私欲和不良行为,保持正直和自律。 “自胜”,出自《道德经》,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