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届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高三下学期 3 月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8页,共 23道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人类一流作家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多半雅俗共赏。像荷马、莎士比亚及歌德的文学作品,拉斐尔的绘 画,莫扎特的音乐,李白、杜甫的诗歌,施耐庵、曹雪芹的小说,不仅文艺价值一流,读者及鉴赏者的数 量也数一数二。这就是说,它们有相当的通俗性。不过它们的通俗性并不妨碍其本身价值的伟大和风格的 高尚,也不妨碍境界的深邃和思想的精微。奇特的是,它们并不拒绝通俗,它们的普遍性、人间性促成了 它们作为人类的典型的文艺。 一切所谓典型的文艺作品无意中都包含适合于一般人的成分,有适合所谓“俗人”或“常人”的欣赏 文艺的形式和需求。我们研究常人欣赏文艺的心理形态绝无看轻它的意味。反之,我们正想从此了解世界 一流典型文艺的特点和构造。 (甲)这人间一流的文艺作品纵然通俗,这通俗也促成了它们的普遍性和人间性,然而光是这个绝不 能使它们成为一流作品,它们必同时含藏着一层最深的意义与境界,以待千古的真正的知己。每个伟大艺 术家都不免有这种孤寂的感觉。 所谓“常人”,指那天真朴素,未受过艺术教育,也无文艺上任何主义及学说的成见的普通人。他们 是古今一切文艺的最广大的读者和观众。虽然文艺创作者往往看不起他们,但文艺创作者自己的作品之能 传播与保存,还得靠这无名的大众。 常人的朴素宇宙观是一切宇宙观的基础,常人的艺术观也是一切艺术观的基本形式。常人的艺术观并 不就等于儿童的艺术观。因为儿童中有所谓“神童”,其艺术禀赋在一般常人之上,像莫扎特之于音乐。 而常人则不限于任何年龄。常人的艺术观也并不等于所谓“平民的”。因为在社会的各阶层中都有艺术鉴 赏上的“常人”。但常人的立场又不等于“外行”,它是一种文艺鉴赏的口味与态度,天真、自然、朴质、 健康,但不一定浅薄。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常人在形式方面是“不反省”“无批评”,这就是说他在欣赏时不了解也不注意 一件艺术品之为艺术的特殊性。他偏向于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境界与故事、生命的事迹,而不甚了解那创 造的表现的“形式”。 至于常人所欣赏的文艺作品的范围,偏重于表现他们有切身体验的生活范围以内的事物,或是他生活 所迫切感到的缺陷与追想的幻境。常人认为“艺术真是人生的表现和人生的诠释”。 所以常人真能了解及爱好的文艺作品,是那些触及他生活体验范围以内的生命表现,倒不在乎作品的 时代的今和古。只要古人的小说它所描写的生活情调与我们相近,我们就不嫌其古。今人的小说如果所描 写得太新太奇而未抓住我们生活的体验内容,就不为一般人所了解与欢迎。至于艺术“形式”方面、技术 方面的艺术价值则根本不为常人所注意与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感动都在活泼强烈的生命表现里面,尤其是 切近自己生命内容的。常人对他的现实世界以及他的艺术世界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常人眼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的,一切是动的,是变化的,是同我们一样的生命。 (二)常人相信艺术中所表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