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4066

第六单元 任务二 搜集与整理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3045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PPT,七年级,语文,初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任务二 搜集与整理 本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借助多种媒介获取资料,提炼与科学创新有关的学习主题,并围绕学习主题整合信息,撰写活动总结。教学本任务群,应注意教给学生寻找选题、搜集资料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材料搜集成表格的形式,还要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会完善学习成果,共享学习资源。 1.了解科技信息的常见出处,借助网络期刊获取相关信息,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探究主题。 2.搜集与探究主题有关的资料,梳理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相关科技成就的发展历程。 3.提升科学素养,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伟大的科技成就,今天的中国,科技事业更是突飞猛进,高耸入云的桥梁横跨山川大河,巍峨壮观的高铁穿梭如飞,神秘莫测的量子通信保卫国家安全,这些都是中国科技实力的缩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浪漫想象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就以“中国的科技成就”为主题,分小组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的科技成就。 1.课前借助新闻类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了解中国科技成就,确定探究主题。 2.小组按照探究主题分工搜集整理资料,包括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重要事件及关键人物、国内国际影响、代表的科学精神等。 3.小组合作,搜集《中国科技成就整理表》相关信息。 以“中国的科技成就”为主题,选定一个探究的领域。也可以广泛关注“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新闻报道,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领域。 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神舟十六号返回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超越硅基极限的二维晶体管问世 我国科学家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 天问一号研究成果揭示火星气候转变 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 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 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 地面验证系统落成启用 科学家阐明嗅觉感知分子机制 1.小组展示搜集到的该领域的科技成就,说明信息来源和途径,要求信息具体准确,展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翔实,不超过3分钟。 示例: 中国嫦娥工程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 2010年,嫦娥二号与地球的距离突破1亿公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如流星般划破天际,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安全抵达着陆场。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编制,并分享交流。明确表格包含的具体项目,内容要丰富,也要条理分明、适当概括,避免堆砌材料。在整合中,要注意提炼取得科技成就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名称 “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 所属领城 天文学、物理学 主要成就 基于独立开发的软件,科研人员对“中国天眼”收集的时间跨度达3年5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4.6西格玛置信度水平(误报率小于五十万分之一)上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 研究过程 研究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对57颗毫秒脉冲星进行了长期系统性监测,并将这些毫秒脉冲星组成了银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测器来搜寻纳赫兹引力波 中国科技成就整理表 意义与价值 开辟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