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5569

艺考生高考语文复习片段写作和完整写作 课件(4份打包)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92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写作,考生,高考,语文,复习,片段
    (课件网) 真题解说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   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天津卷作文题属于带材料与导语的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既有保留又有创新,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先引用古语“学而知之”并进一步解释,指出古人所说的“学”一般是指“从师学习”;接着提示考生,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背景:古人在“知之”途径的选择上,与今天的考生比较起来是单一的,“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日趋多元”的途径,我们不必只靠“从师”也能“解惑”“知之”。“途径”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词,横线上所填的字应该体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 在立意方面,试题虽然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 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这样的立意范围告知学生,但它毕竟有些大而空,不易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考生将它转化为特殊的、具体的“小见解”。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在选材方面,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范文赏析】 范文一(记叙文) “历”而知之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学画。学素描,总喜欢抢亮面多、直面窗户的位置,以为这样画面上阴影少,美观、漂亮。很快就发现我错了,因为太亮了,很多细节无法处理,画面的立体感很差。于是开始重新找位置,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好,而画面上的亮部只占了不到2/3。 一张漂亮的素描,最打动人的是光和影。光和影的处理越精到,就越吸引眼球,画面才越精彩。 开始学色彩了,老师总是说谁的画“脏”了。迷惑了很久,终于醒悟,“脏”是因为暗部颜色不对,与受光部搭配不够和谐。 有限的画布,单一的碳素,简单的三原色,光和影的二元组合竟然有如此无穷的玄妙。我对画面由喜爱而痴迷,从小学到现在从未间断,风雨无阻。闲暇时曾无数次想象着就这样一直沉浸在光和影的世界里,任自己的艺术细胞无穷扩散,岂不就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所羡慕的神仙式的生活 但我不是神仙,我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世界里。 高二快结束时,老师说我的成绩与理想的建筑系差了几个数量级,而通过高校艺术特长生考核的机会也很渺茫。形势严峻,如果我还想画画,就只能报考艺术类,老实地做“普通人”,随众人跑高考的马拉松。 学艺术的梦想从来都小心翼翼地藏在心中隐蔽的角落,不敢暴露,不敢给它阳光。因为艺术类就是垃圾的代名词,众人鄙视;以我出色的学习成绩,若成了“艺术类”,老师失望,家长担心,恐怕连周末短短的业余画班也会给叫停。 怎么办 在空旷的操场上,心理临界到崩溃的边缘。最终,深置于内心的种子还是发芽了。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地走艺术类!我惧怕那种失落,为了众人眼中的成功离开痴迷的画;害怕那种悲哀,终于可以随心所欲无所拘束地画画时,却因为麻木太久的心已经失去火热的激情抑或老之将至…… 以前读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有些看不懂;前两天再看,竟佩服得五体投地。夏天的干草垛,阴影部分感到一丝凉爽,而亮部却骄阳似火,散出灼热的光;冬天的干草垛,阴影部分让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