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考点三 语言表达连贯 (一)考点剖析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连贯”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要求将一组打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填空(要求将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填补或续写(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在后面续写恰当的句子)等。 (二)试题类型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 (三)指点迷津 1.语意连贯要“五看”: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但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聱牙。因此,语气语流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3)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结构上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呼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5)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 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外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较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而不是枝干型或断流型。 例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 做这类题,既要“瞻前”,又要“顾后”。根据前面的语境,我们可看出应先介绍展出作品的基本情况,因此④⑤与前面衔接最为合适;根据第二个空后的句号,我们可得知第三个空应该有主语,②最为合适;然后再具体阐释这种“风格”,①⑥与前面衔接;③放在最后是对这种“风格”的评价。 【答案】 C 2.“语句复位”解题方法 (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者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掺杂在一起。例如: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