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30455
1.1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方程(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北师大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日期:2025-11-2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89028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3份
,
一册
,
必修
,
选择性
,
2019
,
北师大
1.1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方程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方程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 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用坡度来刻画道路的倾斜程度,坡度即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比,这个比值反映了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改变量和铅直方向的改变量的联系. 如图,一辆汽车沿某条道路从A点前进到B点,在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为AD,竖直方向上升的高度为DB(如果是下降,则DB的值为负实数),则坡度k==.若k>0,则表示上坡,若k<0,则表示下坡,为了实际应用与安全,在道路铺设时常要规划坡度的大小.那么“坡度”是如何来刻画道路的倾斜程度的呢 一、直线的倾斜角 探究1 在平面上,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是什么 探究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的直线有几条 【知识梳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把x轴(正方向)按 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 时所成的角,称为直线l的倾斜角.通常倾斜角用α表示.当直线l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π). 温馨提示 (1)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 (2)直线的倾斜角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越接近,倾斜程度越大. 例1 (1)(多选)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 B.一条直线的倾斜角可以为-30° C.倾斜角为0°的直线有无数条 D.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0,1) (2)已知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y轴正向所成的角为30°,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 . 思维升华 (1)直线的倾斜角主要是根据定义来求.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找准倾斜角.有时要根据情况分类讨论. (2)结合图形求倾斜角时,应注意倾斜角的范围以及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 训练1 (1)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θ-25°,则角θ的取值范围为 ( ) A.[25°,155°) B.[-25°,155°) C.[0°,180°) D.[25°,205°) (2)如图,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是150°,l2⊥l1,垂足为B.l1,l2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C,A,l3平分∠BAC,则l3的倾斜角为 . 二、直线的斜率 探究3 坡度是用来刻画道路的倾斜程度的,从数学角度如何理解 探究4 如图,直线l(不垂直于x轴)上两个不同点P1(x1,y1),P2(x2,y2).记Δx=x2-x1(Δx≠0),Δy=y2-y1.在直线l上点P1平移到点P2,则高度的平均变化率是多少 【知识梳理】 由上图可知,k=的大小与两点P1,P2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称k= (其中x1≠x2),为经过不同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l的斜率. 温馨提示 (1)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2)若直线l不与x轴垂直,则它的斜率存在且唯一.因此,我们常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例2 (链接教材P4例1)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斜率. (1)经过点A(2,3),B(4,5); (2)经过点C(-2,3),D(2,-1); (3)经过点P(-3,1),Q(-3,10); (4)经过点M(a,2),N(3,6). 思维升华 已知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且x1≠x2,则斜率k=. 注意:(1)x1≠x2,当x1=x2时斜率不存在.当两点坐标中含有参数时,要注意分类讨论.(2)公式中的x1与x2,y1与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 训练2 (1)经过两点P(2,m)和Q(2m,5)的直线的斜率等于,则m的值是 ( ) A.4 B.3 C.1或3 D.1或4 (2)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是A(2,3),B(1,-1),C(-1,-2),D(-2,2),求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三、斜率的应用 例3 (1)(链接教材P5例2)已知直线经过点A(1,2),且斜率k=1,判断B(0,0),C(2,3),D(3,2)中,哪些点在该直线上,哪些点不在该直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1.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2026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2025-11-21)
2.复数、平面向量--2026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2025-11-21)
选填限时练2--2026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2025-11-21)
选填限时练1--2026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2025-11-21)
3.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2026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2025-11-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