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34670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37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四川省
,
成都市
,
邛崃市
,
一中
,
2024-2025
,
年高
2025年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高2022级高三二模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随着时代前进,民族和国家发展建设面临的形势在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变,但文化兴盛作为民族和国家强盛的支撑这一普遍规律不变,“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一主题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于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启示,可以浓缩为“今用”和“出新”,即利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一切有益的成分,尤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能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文化。 “今用”和“出新”是新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消亡,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种辩证运动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谈到理论发展时就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种新的文化思想体系的产生总是要以继承其前人的文化思想为基础,同时又要根据自身最新的实际状况,对原有体系进行变革和取舍,在辩证否定中创新发展。回顾中华民族文化最近百年的发展史,的确经历过由论争、反思、翻身、改造到自信的曲折历程。我们党把握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7.2 *《秦腔》(共34张PPT)(2025-03-28)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3.2 *《蜀相》(共35张PPT)(2025-03-28)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1.2《离骚(节选)》(共40张PPT)(2025-03-28)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7张PPT)(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03-28)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3-2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