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3609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943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新疆维吾尔
,
答案
,
试题
,
语文
,
月月
,
学期
高一 3 月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 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 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 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 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 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 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 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 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 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 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 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 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天人合一、万 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都对中华文明超越地域 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的拘囿,形成开放包容、平和中正的文明特质作出了贡献。 ⑥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 ⑦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热爱和 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的理念。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 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 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天下大 同、共生并进、交通成和的理念。今日中国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中国毫不动摇坚 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华文 明的和平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3.2 *《蜀相》(共35张PPT)(2025-03-28)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1.2《离骚(节选)》(共40张PPT)(2025-03-28)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3-28)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7张PPT)(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03-28)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7.2 *《秦腔》(共34张PPT)(2025-03-2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