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7743

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评估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479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甘肃省,语文,答案,扫描,试卷,评估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下)2027届高一(下)3月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1题,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 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 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 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 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 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 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 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 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 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 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 “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 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 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 第1页/共8页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