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是语言文化的精华。在语言交际中恰当使用成语,能产生凝练蕴藉、内涵丰厚的表达效果。比如“长歌当哭”,意为放声歌咏或抒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表达心中的悲愤。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写道“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这里用“长歌当哭”十分恰切,如果换用其他表达,则要费更多笔墨,也难有这样的意味。 ①运用成语,要把握其准确意义和用法;②有些成语还要了解其来源,③避免不考虑语言的历史发展以今律古,望文生义。④用好成语,离不开平时的大量积累和反复实践密切相关。 许多成语是由寓言或典故凝固而成的。比如“买椟还珠”表示舍本逐末,“一枕黄梁”比喻好事成空,(甲),才能准确理解这类成语的意思;“四面楚歌”“风声鹤唳”,(乙),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理解这类成语的含义。 不少成语有与之相近的惯用语或歇后语,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 A ”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B ”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 总之,使用成语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形式,增加文化内涵,给语言赋予韵味和个性。不过,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适当和恰当,避免过于频繁或使用不当造成矫揉造作的感觉。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活化石”一词表意准确而生动,请简要分析。(5分)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3.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5.下面句子中的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改成成语“空话连篇”,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答案】1.用“活化石”比喻“成语”,揭示了成语“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表意准确而生动。 A.自相矛盾 B.臭味相投 3.①改为:运用成语,要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④改为:用好成语,离不开平时的大量积累和反复实践”或者改为“用好成语,与平时的大量积累和反复实践密切相关; 4.甲:只有了解背后的寓言故事乙:则来自真实的历史故事 5.①“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是歇后语,通俗易懂,适用于口头讲话的场合。②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党八股的重要特征,既起到讽刺作用,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分析的能力。 “活化石”通常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自身出现较少变化,并且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存活至今的生物。将成语比作“活化石”,生动形象地表明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古代汉语长期传承下来的产物,历经岁月的洗礼,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征和元素,揭示了成语“古老”的特点。 “活化石”虽然古老,但依然存活于现代,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语也是如此,就像“活化石”在现代生态环境中依然有着独特的生存价值一样,体现了成语“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活化石”这一比喻准确地抓住了成语既古老又具有生命力的本质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成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这种形象的比喻,相较于直白的描述,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表达效果,让读者对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清晰,从而使“活化石”一词表意准确而生动。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A.“自己打自己嘴巴”意思是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自己否定自己。“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人同时卖矛和盾,既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