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I卷(一) (150分钟,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摘编自《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光明日报》,2024年5月4日03版) 材料二: 近几年来,各国的探月任务都把月背当成了主要目标。而我们的嫦娥六号任务则更是迈了一个大步,直接去月背采样并返回。凭什么嫦娥六号可以去月背挖土?它会怎么挖土?它又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认识呢?下面咱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月面挖土不是第一次 其实到月球挖土咱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就已经成功实施过一次几乎一模一样的任务,只不过那一次,它着陆的地方,还是在月球的正面。那是咱们中国的第一次月面挖土,但还不是世界的第一次。算上嫦娥五号,人类曾经在这颗离我们最近的天然卫星上挖过十次。上个世纪NASA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有六次成功登月,每次登上去之后都不忘挖呀挖,于是共挖回了380公斤的月球样本,算是数量之最;接着就是苏联的三次月球无人采样任务———月球16号、月球20号以及月球24号,它们共带回了326克月球样本;最后,中国的嫦娥五号则从月球表面带回了1731克的样本。 所以从月球采样并安全返回,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太难的事情了,真正难的,是去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为什么? 月背采样返回的难处 因为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既幸运也不幸地被地球潮汐锁定了,导致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逐步趋同,最终的结果就是月球只能“直面”地球,而对于月球背面我们则无法在地球上看到———月背,落在了咱们的视野盲区。 同样的道理,除了是视野盲区,月背也是无线电盲区,当然也就是通信盲区啦。因此,任何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地球上的无人区就够可怕的了,何况它还是在月球上。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困扰呢?想想当你照镜子的时候想看看自己的背面能做什么操作?请个人帮你在身后再拿一面镜子嘛,它起到了一个让光线中转的作用。所以同样,想要跟位于月球背面的装置通信,也需要一面恰好位于月背的“镜子”才行———它就是咱们的鹊桥系列中继卫星。 为啥叫系列?因为鹊桥卫星截至目前,已经有两枚飞行在月球背面了。2018年的鹊桥一号,成功保障了嫦娥四号跟玉兔二号的月背软着陆,踏上了人类首次的月背之旅。而今年3月,鹊桥二号则率先嫦娥六号一步,提前到达了月背上空,用升级了的装备来保障嫦娥六号在月背的一切行动。 嫦娥六号会怎样挖土 那么接下来,嫦娥六号到底会怎么在月背挖土呢?这个,咱们可以借着嫦娥五号来看看。 嫦娥六号原本是嫦娥五号的备份,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两者除了去的地方不同外,本身的系统组成几乎一模一样———都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