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936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检测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7943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制度,解析,学生,测试题,同步
    / 让教学更有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在“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中,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联系的工程项目是() A. 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B. 鹰厦、宝成铁路 C. 武汉长江大桥 D. 鞍山钢铁公司 4.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 鹰厦铁路 B. 宝成铁路 C. 川藏公路 D. 武汉长江大桥 5.如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的推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以下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从1953年开始执行 ②使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④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A.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11.如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该图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A. 各经济部门分配平均 B. 强调多种所有制发展 C. 以铁路交通建设为主 D. 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 12.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8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事。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政治协商会议 1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14.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