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贵百河”3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孔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错,材料二“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是孔子的行为,后面所举的例子“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也是孔子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进行追问,选项曲解文意;“最后逐一回应”错,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之所以……是因为……”错,由材料二“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可知,选项强加因果。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材料二未提及此观点。 B.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与材料二第一段中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会“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内涵一致。 C.意思是“面对合乎道义的事,要抢着去做,即使老师在一边也不必谦让”。这与材料二第一段“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内涵一致。 D.意思是“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这与材料二第一段中孔子不断鼓励曾皙回答,“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内涵一致。 4.①曾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②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这一事例(实践),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由原文“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朱说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这就提醒我们,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可知,曾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 ②由原文“此外,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作了注脚———可见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可知,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这一事例(实践),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 5.①面对小语的错误和学生的哄笑,这位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内心消除了负担,正如孔子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谈志向。②“小语的意思没有表达错啊”,该老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让学生思考两句话的意思。正如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空洞、刻板说教,强制灌输。③面对学生的失误,这位老师没有严肃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如孔子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④这位老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正如孔子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每点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由“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可知,孔子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谈志向。题干中,面对小语的错误和学生的哄笑,老师同样让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