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 海 潮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柳 永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位词人,一生词作颇丰,却 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曾因一句戏作,而失去科举取士的资格,就此沉沦烟花巷陌,自称“奉旨填词”。同学知道他是谁吗? 柳永 柳永虽疏狂,却也为入仕“拼过命”。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让柳永名噪一时的干谒词! 素 养 壹 了解柳永生平及其婉约词风格, 结合背景学习“干谒词”的文学常识。 贰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情感,把握词的意境。 叁 学习“列锦”“互文”等修辞,赏析词中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等艺术手法。 目 标 文学常识 壹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体,又称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等。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是词牌。 词按字数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可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称片或阕) 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词的分类 文学常识 词的分类 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 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晏殊、秦观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 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 他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作者生平 柳永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 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写作背景 当时这是一首投赠之作。据说,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整体感知 贰 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