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421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4.2 *《扬州慢》(共张39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87520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39PPT,共张,扬州慢,教学课件,下册
  • cover
扬州慢 姜夔 ?? ? ????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背景介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广陵——— ?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斜阳下的 五亭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写作时间、地点:淳熙丙申至日 维扬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交待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 序言在文中有何作用? 《扬州慢》全词的词眼是哪个词? 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阕,领起下阕,实为全词词眼。 1.词眼 (诗眼、文眼)怎么找? 特征:高度概括的词语 表达主题(思想感情) 深化意境 突出形象 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上阕: 空 下阕: 惊 景 情 整体探究 3、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4、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杜牧·扬州城 姜夔·扬州城 2.两座城 自胡马窥去后 都在空城 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 (繁华)(虚) (衰败)(实)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盛今衰 黍离之悲 5、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前两句突出对名都的仰慕、神往,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以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两句八字,运用对偶、引用(暗引)修辞,概述扬州地理、历史、名胜,说明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无比,这是词人的追忆,也勾起了人们对昔日名都繁盛的追忆,这八字又是下文“解鞍少驻初程”在原因。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空城”二字,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冷落。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灾有多么酷烈!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拟人手法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由视觉转入听觉,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名都沦为空城的不胜沉痛悲凉之感。 至此,上片由虚写“名都”“佳处”起笔,却以实写“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鲜明,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渐”表明词人伫立许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为何而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荠麦青青,古今变化之大 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 杜牧之“惊”,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之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写,表达 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