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北京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首先介绍了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及原理,包括根毛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根吸收水分中的应用。接着阐述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强调了导管的结构特点与运输功能的适应性。然后教材讲述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筛管向下运输,以及有机物运输与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的关系。最后提及了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意义,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为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理念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联系生活实际:将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农业生产、植物养护等实际现象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直观教学:运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如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物质运输的途径等。 4. 培养科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及原理。 2. 说出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及导管的结构特点。 3. 阐明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及筛管的功能。 4. 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根毛的结构和导管、筛管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分析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以及物质运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并实施探究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奇妙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 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及过程。 2. 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植物根吸水的关系。 2. 认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植物根的实物、根毛细胞模型、导管和筛管的模型、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蔗糖溶液、清水、红墨水、芹菜茎等实验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现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包括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浇水前后植物的变化等。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这些图片,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那植物是如何吸收这些物质的呢?它们在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运输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2. 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植物的根为什么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呢?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沿着怎样的路径运输的呢?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运输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植物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