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4449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214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第一次,答案,试题,历史,监测
    白鹭洲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D B B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B B C B B B 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爱之如一”,赢得了西北各部首领的尊重,尊称他为“天可汗”,故选D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但材料没有提及对外交往,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他重视民意和民生,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相对和睦,实行开明民族政策,不是军事力量强大,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可知,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而非唐太宗,故①错误;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带有较大的对抗性质,不符合题意中的“民族融合”主流,故②错误;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是西汉,唐朝设置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故③错误;文成公主入藏谱写了汉藏友好交流的佳话,体现了民族融合的主流,故④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又尊重了西藏地区的习俗,体现了民族融合的主流,故⑤正确;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改善了鲜卑拓跋部与汉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故⑥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南粮北运,为北方边境提供足够的战略物资,巩固隋朝统治,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大运河有利于南北往来,未涉及行政效率,排除A项;开凿大运河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但材料强调的是开凿大运河的积极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交往,未涉及民族交往,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仿唐制设国学……又仿唐朝置……博士”可知,朝鲜模仿唐朝的教育制度,学习中国文化,培养人才,体现了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故选C项;材料表明朝鲜学习的是唐朝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承,不能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朝鲜官方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学习,没有提及中朝的民间交往,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是在南宋,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时就已经开通,排除B项;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对洛阳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和重要性的介绍可知,隋炀帝下诏营建东都洛阳的目的在于巩固政治统治,故选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隋炀帝下诏营建东都洛阳的目的在于炫耀王朝国力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洛阳本身就具有交通便利的特点,因此,营建东都洛阳并非为了推动交通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能体现隋炀帝下诏营建东都洛阳的目的在于减轻民众负担的信息,反而会加重民众负担,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耧车出现于汉朝,翻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秧马出现于宋朝,它们都是农业生产工具,这体现了我国古代重视生产工具的演变与改进,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翻车属于灌溉工具,其他工具与灌溉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农业生产工具,但不能据此得出中国古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