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 海 潮 柳 永 导入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古典诗歌 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五言、七言 绝句:五言、七言 词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曲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乐府诗 文学常识 词的基本常识 词的基本常识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走进柳永 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及至仁宗,“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仕途坎坷的柳永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仕途坎坷的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