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7879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38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由,平等,真谛,教案
  • cover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自由平等的真谛,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流程: 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提问: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如何看待自由的地位。2、教师出示:刘半农翻译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讲述诗文翻译背后的故事,是这位诗人在这首诗中创造并使用了“她”,这个字的出现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学生活动:观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那么在法治的概念中我们该如何理解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自由平等的真谛》。 新授 环节一: 自由的含义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论语》“随心所欲不逾矩”提问:孔子是怎样理解自由的?孔子的自由观与现代法治社会的自由是否一致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到自由的含义,并理解。 教师活动:出示自由的含义,强调自由是一种“权利”,那么法律规定我们享有哪些自由的权利呢?理解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环节二:自由的特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提出问题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活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展开学习,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环节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教师活动:案例回放,多媒体播放《“秦火火”网上“玩火”获刑三年》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结。 1、“秦火火案”给予我们哪些的启示?(法治规范自由) 2、国家大力打击网络谣言的目的是什么?(法治保障自由) 3、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环节四: 平等的含义 1、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论语》“天下无生而贵者”提问: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根据自主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出示材料:材料一:2018年黑龙江省全面实行高考改革,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等。材料二:在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残疾人专用通道或专用窗口,甚至在办理业务时具有优先权。 上述两则材料如何体现平等的含义?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环节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及表现。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对比图片,影视剧中古代上朝和当代的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引导学生区分两者区别,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师活动: PPT展示材料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李旭上学不好好读书,经常出入网吧,很少到学校上课,老师批评了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还是学生,不用承担任何义务。 (3)监狱法:①“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