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2024-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 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 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 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 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 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 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 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 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 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 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 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 第 1页/共 10页 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 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 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 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 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 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 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 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 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 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