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4849

6.2 《插秧歌》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9994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高———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01课堂导入 同学们是否了解传统种植水稻的过程? 请看博主李子柒的视频《水稻的一生》 02重点学习: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1) “插秧之声”———正音断句,读其韵律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3) “插秧之情”———体会情感,品味内蕴 03重点学习: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1) “插秧之声”———把握节奏,正音朗读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 ó u)/蓑( su ō )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 ǎ ) 。 唤渠朝(zh ā o)餐/歇半霎(sh à ) ,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 ì ) 未匝( z ā ) , 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 ②通俗晓畅,节奏轻快。 ③一韵到底,富有韵律。 ④入声用字,音画和谐。 03重点学习: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1) “插秧之声”———正音断句,读其韵律 杨万里的代表诗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与“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 ,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 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远景构图:农忙插秧图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近景构图:雨中插秧图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快镜构图:呼唤早饭图、农夫应答图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 · · · 转 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 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 ———钱钟书《谈艺录》 钱钟书 (1910-1998) (2) “插秧之画”———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难点1 :为什么要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 1.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2.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2) “插秧之画 ”———概括内容,凸显画面 难点2:为什么要将斗笠和蓑衣比作“兜鍪”和“ 甲”? 1.天气恶劣,雨势很急 2.恐误农时,插秧迫切 (3) “插秧之情”———体会情感,品味内蕴 【创作背景&思想感情】 这首诗创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杨万 里常州任满,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 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 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全诗富 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 精神。后人评价此诗: “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 中溢出,向人扑来。 ” 杨万里 (1127-1206) 芣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04拓展提升,比较阅读 《芣苢》 《插秧歌》 表现手法 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 民歌手法,巧用比喻 思想主旨 追求内心的安宁平静 吃苦耐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