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4695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639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语文,答案,PDF,试卷,期中
  • cover
江苏省泰州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 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 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 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 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 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是要死的,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育去 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 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 地的因缘固定了。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 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 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 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 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 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 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 找耕地。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有删改) 材料二: 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渐渐地被解构、重塑抑或稀释,进而 演化成为陌生人社会。然而,我国乡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并不是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简单的 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在“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社会形态———笔者称之为 “虚拟型熟人社会”。 第 1页/共 9页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大量中青壮年为了寻求生计,逐步涌向城市社会。学术界大多认为这一现象 证明乡村社会走向衰败,并作出“乡村社会没有未来”的学术判断。但在互联网实践与乡村社会交融发展 的今天,工作和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村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线上平台实现虚拟交流,最大限度 地实现了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的“数字关联”。村庄治理主体可以把乡村公共议题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 不同时空下的本村村民便可以就议题展开对话、讨论与协商后作出决定。 互联网实践不但有效解决村庄公共事务,也为强化公共舆论约束机制带来新的契机。在传统乡村熟人 社会里,村民之间互动而形成的乡村社会舆论是村民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数字时代,即使大量青壮年村 民常年不在乡村社会生活,公共舆论同样能够基于互联网实践来约束村民之间的交往行为,给破坏乡村道 德舆论的村民带来沉重的道德压力。 互联网实践把基于血缘、地缘而组建的乡村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复制到数字平台上,为传统熟人社会的 “互帮互助”精神注入动力,呈现熟人社会运行逻辑的新形态。比如,个别村民在城市打拼多年,结识了 不同的企业老板或工友,有机会获得老板或工友会在微信群等数字平台里发布一些用工信息,为留守在乡 村的村民找工作提供渠道。此外,由于大量村民外出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