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0527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3820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月月,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我国已经形成完备 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错,未然变己然。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并未形 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2.(3分)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评价。A项“借代修辞”错,应是比喻 修辞。“踩刹车”比喻嫦娥六号返回时降速,“打水漂”比喻嫦娥六号进入大气层后又向上 “跳出”大气层。“开伞花”比喻嫦娥六号在近地10公里时打开降速伞。 3.(3分)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与人 才培养。B项错。该项是某大学为迎接新年而举办的常规活动,属于学校建设,不属于国 家发展战略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 4.(4分)①得益于国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尊重科研活动自身规律。②得 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领域。③得益于国 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务实有效的人才政策。(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6分)①交代了嫦娥六号自升空到返回地球的具体时间。②嫦娥六号从升空到返回,间隔 时间短,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实现了技术突破,技术精湛。③表达了作者对我国探月工程取 得成功的欣喜和自豪之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6.(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第④处 列举的数字表明参加修建铁路的战士年龄跨度大。他们为了祖国的三线建设而付出了生命 的代价,深受后人景仰,没有“痛苦”的意思。 7.(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项“通过对比” 错,并无对比。 8.(4分)①丰富文章内容:通过对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场景的描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主 题更加鲜明突出。②突出人物形象:插叙部分通过点面、虚实结合,介绍了罗四哥、吴三 珍等铁路建设者,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③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插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6月25日,嫦娥六号回家了! 从月球高速飞向地球可谓风驰电掣,如何减速成为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回家的关键。 返回阶段在太空上演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的“打水漂”。 太空“打水漂”的科技术语为“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首先嫦娥六号以接近第 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从“亲近”地 球变为远离地球,向上“跳出”大气层,就像打了一个水漂。专家指出,数千公里大气 层的阻力,以及航天器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消耗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能量, 使返回器穿出大气层时的速度降到第一宇宙速度(约9千米/秒)以下,不再具备环绕 地球飞行的条件。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它再次进入大气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