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0613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综合自主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867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综合,PDF,试题,语文,测试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3月综合自主测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 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刷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 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 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 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 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 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 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 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撒弄之《西厢》 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撒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 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 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那么,对戏刷性的认识与 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 “三昧”。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 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 一一刃是从 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今将两者的大 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 戏剧性内涵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dramati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c dramatism theatrical theatricality 比较的角度 戏剧体诗之书写(与抒情 戏剧表演之表达(与音乐、绘画、 诗、 言说(表达)方式 雕塑等艺术的表达性相区别):人 史诗的诗性相区别):代 言体 的表演 时间性(戏刷情节的集中性空空间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时空制约 间性与时间长度的限制) 舞台所占的空间) 语文试题(YL)小第1页-(共9页)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3月综合自主测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D。(材料一“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 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 2.C。(“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更看重人的表演,更受空间性的制约,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 微乎其微”错,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只能看出剧作家不是舞台呈现中的戏 剧性的主要创造者,但不能确定“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 3.B。(.标示的是多元交叉融合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C.标示的是集中指向“戏剧 性”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D.标示的是“情境范围内相互作用关系,不符合材料 二中所述) 4.①要明确探讨范畴,分清“戏剧性”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 联系, ②在戏剧的文本与演出的完整系统内理解“戏剧性”。③在戏剧的情境、事件的过程、人 物心理和动作中认识和把握“戏剧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5.①尤伊·艾亨瓦尔德的表述反映了只讲文学性不讲舞台性的倾向,②格洛托夫斯基则认为 剧本在戏剧中处于最末,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③我认为不论在理论上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