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访问,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江西金橘、白菜、萝卜、冬笋、西湖龙井……”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启程回国,火车上载着大批苏联的礼物,其中以两辆吉斯小轿车最为贵重。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图文史料,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和意义,培养读图、识图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相关内容,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树立为国家建设奋斗的信念,领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家国情怀)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背景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国民政府的搜刮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战争的破坏 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背景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2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概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 起止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特点 成就 1953-1957年底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概况 “一五”计划为何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材料三: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①重工落后,阻碍发展。 ②增强国防,巩固政权。 ③学习苏联成功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