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梳理学过的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思维能力:分析并体会整句与散句的不同表达效果,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整句与散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选择诗文中的语句制作座右铭卡片,理解所表达感悟和思考,给自己安慰、启示或者鼓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梳理学过的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2.分析并体会整句与散句的不同表达效果,选择诗文中的语句制作座右铭卡片。 难点1.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2.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整句与散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让我们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山川林获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辉煌盛开的紫藤萝花,触动了宗璞对生命的感悟;郁郁苍苍的井冈翠竹,是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未选择的林间小路,有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登高临远,引发仁人志士悠长复杂的诗兴。 阅读这些课文,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学习新课。 1.回顾课文,温故知新。 (1)回顾单元主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让我们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山川林获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②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要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2)课文回顾。 ①七下第五单元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题的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材料丰富多样,包括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井冈翠竹》,外国诗歌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古代诗歌五首以及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宗璞通过描绘紫藤萝的盛开景象,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紫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为惧,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古代诗歌五首》选取了五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涵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够帮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2.梳理托物言志。 (1)教材任务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紫藤萝来寄寓自己的情思,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在本单元及以前学习的课文中,也有很多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作品 对象 特征 情感或志向 关联 《紫藤萝瀑布》 《井冈翠竹》 《爱莲说》 (2)研读指导 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所写之“物”与所托之“志”二者的联系。 ②对比阅读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一主题的理解。 (3)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