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讲义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中对平凡人身上人性光辉的表现,练习结合事件概括人物品格。 2.梳理本单元课文,品味文章叙事的“曲折”美。 3.学习揣摩“炼字”之妙,深入品味课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回顾单元课文对平凡人身上人性光辉的表现,练习结合事件概括人物品格。 2.梳理本单元课文,品味文章叙事的“曲折”美。 教学难点 品味“炼字”,深入品味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揣摩“炼字”之妙,深入品味课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普通人,了解了他们的平凡生活,也看到了他们身上不凡的性格光辉。我们跟随鲁迅的回忆遇见了粗粝却对他蕴含深厚情感的长妈妈;感受到孙犁笔下看似泼辣却给抗日战士留下的温暖的山地姑娘;凝视李森祥视角下用半辈子垒起尊严台阶的父亲,品读让出身贵胄的陈尧咨折服叹惋的卖油翁。 现在请让我们翻开课本,再次阅读这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让我们感受生活褶皱里的微光,解码平凡岁月中不平凡的人性诗篇。 二、单元重点复习 任务一:再读课文,概括人物的品格。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普通人物的身上也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蕴含着民族的品格。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请同学们参照示例,回顾课文中所写的人物,用“人+事+品格”的格式进行概括,在班上交流。 【示例】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普通又平凡的女工,却帮助童年的“我”买到了绘图的《山海经》,做成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以至让“我”感受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其实,这不是“神力”,而是长妈妈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然呈现。 点拨: 1.《山地回忆》中的妞儿 妞儿,一个泼辣直爽的农村少女,她的家境极其艰苦,她虽衣食的简陋,却性格开朗,待人宽厚,积极向上,聪明好学。在河边与战士“斗嘴”后,依然用自家仅存的粗布为他赶制御寒的袜子,贩枣子得钱后买织布机学习织布。 她这倔强顽强的性格,正是残酷战争岁月中寻常百姓绽开的人性之花。她将寻常百姓最质朴的家国大义缝进了给战士御寒的袜子中。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妞儿一样的中华儿女,才织就了“军民鱼水深情”的图案;织就了全面抗战胜利的盛况;织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向上的精神图腾。 2.《台阶》中的父亲 父亲,一个被黄土地烈风吹得足肤皲裂的农民,却展现出了中国农民典型的品质:自尊自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他用一生的辛劳建成了心心念念拥有着九级台阶的新屋,耗尽半生光阴将青石台阶垒成人生“尊严的丰碑”。他不惧劳累,不辞辛苦只为造一栋高台阶新屋,挺起自己被生活压弯的脊梁。他脚板裂开的干沟,宽厚的臂膀,坐在台阶上不知所措的佝偻背影,都是中华民族勤劳、坚韧、自尊的缩影。 3.《卖油翁》中的卖油翁 卖油翁,一位看似须发斑白的市井老者,却是饱含智慧的智者。他那油线精准穿过铜钱方孔的绝活,不仅向久经沙场、百步穿杨的权贵陈尧咨展示了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反复实践而达到的巅峰技艺,也向世人诠释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卖油翁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市井绝活,更是岁月沉淀的人生哲学。 卖油翁展现了中华民族低调谦逊的生活态度,默默努力、做好本职、追求内心平和的处世之道。 任务二:学习叙事的“曲折之美” 活动1:复习课文,体会课文之“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叙事作品往往要讲究一点儿“曲折”。请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梳理故事的内容,总结文章在事件的选择、详略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曲折”味道的。根据示例,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示例: 课文 手法 如何体现曲折之美 《阿长与〈山海经〉》 采用欲扬先抑手法 “抑”的方面:通过阿长让我早上吃福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