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 作 品 介 绍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历经四朝,官至宰相,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人物介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物介绍 吕蒙,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人物介绍 初,权 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疏通文意 现在 当初 谓…曰:对…说 事情 掌管 用 事务 难道 做 想 句末语气词 只 应当 与……相比怎样 说 以(之)为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疏通文意 于是 开始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为什么 读书人 就 再,又 无实义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 -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从吕蒙的职责出发, 指出学的必要性 -语气委婉但坚定,体现领导者的智慧。 孙权以身作则,指出学的可能性 内容分析 吕蒙的变化:** - 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转变。 吕蒙就学 内容分析 - 鲁肃对吕蒙的赞赏。吕蒙的进步之大。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与蒙结友而别。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孙权以身作则,劝导吕蒙学习,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吕蒙就学: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勤奋学习。 鲁肃赞学:鲁肃与吕蒙论议时,惊讶于吕蒙的进步,赞叹不已。 人物形象分析 孙权:果断、有远见,善于劝说和激励他人。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吕蒙学习。 吕蒙:勇猛、直率,起初对学习持怀疑态度 ... ...